10月26日至28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、河南省安阳市考察。这是28日上午,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。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
10月26日至28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、河南省安阳市考察。这是28日上午,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。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
“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,大家都应该来看看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说。
这是党的二十大闭幕后,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。举世瞩目的红旗渠,是这次外出考察的目的地之一。
1960年至1969年,10万林县(今河南林州市)儿女在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,风餐露宿,艰苦鏖战,一寸一寸,修成这座总长1500公里的人间天渠。
一渠绕群山,精神动天下。红旗渠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,为我们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。红旗渠精神,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,更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战胜困难、赢得未来的精神力量。
今天,“大家都应该来看看”红旗渠,不仅要看实体,更要看的是内涵丰富的红旗渠精神。
看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
对于红旗渠精神,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论述:
“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,历久弥新,永远不会过时。”
“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”
“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,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。”
中国共产党的宗旨,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,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。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,党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,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。
红旗渠精神,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体现。红旗渠精神之所以动人,就因为它凝结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林州属太行山区,“七山二岭一分田”,山高沟深,地少人多。更令人绝望的是,干旱少雨,水源奇缺。林县县志记载,自1960年上溯500年,林州地界共发生旱灾100多次,其中大旱绝收30次,致人相食达5次。
缺水,是林州人祖祖辈辈心头的梦魇。1954年5月,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。他到农民家里促膝长谈,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——缺水。他到农户家,想洗把脸,主人端来烩面碗大小的洗脸盆,还只盛了半盆水。杨贵一边洗脸,主人还不停嘴:“您洗完脸千万别把水泼了,俺还等着喂牲口哩!”
水,是老百姓心中天大的事,必须要有个根本的解决。杨贵自己带队寻水,一直找到山西平顺县石城公社,远远听见峡谷中水声隆隆。一行人喜出望外,渠首位置有了。1959年夏天,林县县委作出修建红旗渠的决策。1960年正月十五,红旗渠正式开工建设,10万大军自带工具,自备口粮,就地支锅,沿路宿营,一场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战役就此打响。
引水,就是当时林州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。红旗渠之所以为老百姓称道,就是因为当时林州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,始终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中首要位置。
当前,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,我们更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,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、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,坚定理想信念,坚守初心使命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。
看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斗争精神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,社会主义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,不仅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。
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,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。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,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,国家强盛、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,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。
红旗渠的主线路都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,时而临绝壁,时而过断崖,时而钻山洞,时而跨渡槽,环境险峻恶劣。在那个年代,没有重型机械,没有先进仪器,缺乏资金支持,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。但是困难没有吓倒林县人民。
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、敢于与困难作斗争,这是红旗渠之所以能成功的前提。宁愿苦干,也不苦熬;宁愿眼前吃苦也要换来长久幸福。数十万群众自带工具,自带口粮,奔赴修渠工地的第一线。悬崖上架起了空运线,山腰上生起了铁匠炉,渠岸边铺起了铁轨道,漳河边建起了石灰窑,夫妻并肩,父子同行,兄弟姐妹齐上阵,呈现出改天换地、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。
硬是靠着简单的双手、简陋的工具,林县人民一锤一斧劈凿出了红旗渠。
社会主义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,不仅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,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、重大风险、重大阻力、重大矛盾,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,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、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传统,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、不惧风险、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勇气。”
进入新时代,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、斗争之严峻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、史所罕见。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。新时代新征程上,发扬斗争精神,增强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不信邪、不怕鬼、不怕压,知难而进、迎难而上,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,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,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看吃苦耐劳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今天,物质生活大为改善,但愚公移山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。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,大家都应该来看看。
在考察青年洞时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摒弃骄娇二气,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。
红旗渠修建过程中,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,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,将地势险要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,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。
青年洞是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,也是总干渠上最大的隧洞之一。300名青年艰苦奋斗、顽强拼搏开凿出的青年洞,为当时建成总干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,也为当时的林县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精神鼓舞。
在红旗渠纪念馆,一张张图片,一段段影像,一个个实物,一行行文字,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大家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感人场景。全县50万人口,先后有30多万人上山参加过修渠,共诞生了43位特等劳模、229位甲等劳模、460位乙等劳模,有81位在修建过程中不幸牺牲……
修渠过程中的许多“土办法”令人拍案叫绝。
红旗渠总干渠从渠首到分水岭70多公里,落差仅有10多米,相当于渠道每往前延伸8000米,渠底海拔只能下降1米,渠道上没有任何提灌、加压设施,全靠地势的落差让来水自由下泄。
这对于没有先进测量器材的“土工匠”来说,难度太大了。然而,一批边学边干的“土专家”,使用仅有的一台简陋的测量仪器,再加上洗脸盆、麻绳和皮尺,硬是用土办法就测出了红旗渠数百公里的渠线。
物料奇缺怎么办?自己办。工地上白手起家办起了炸药厂、水泥厂、石灰厂、修配厂、铁匠炉,发明了葫芦炮、瓦岗炮、连环炮、驴粪炮、牛粪炮等各式土炮,以及空运线、木轨道、土吊车等装置和明窑堆石烧灰法等技术,修制各种工具达38万件,共节约资金1293.92万元。
事实证明,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,关键是能否激发出来。各种“土法创新”层出不穷,以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。“苦干加巧干等于实干”,凭着这神奇的林县公式,红旗渠一段比一段修得快,一段比一段修得好。
靠着自力更生,凭着艰苦奋斗,“现代愚公”们不必再等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”,在自己手里就把奇迹干成了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:“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务必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,务必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坚定历史自信,增强历史主动,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。”
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来看,也映照着“三个务必”的重要要求。新时代新征程,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,必须牢记“三个务必”,也必须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。
当代中国,江山壮丽,人民豪迈,前程远大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,我们正逢其时、不可辜负,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。
红旗渠精神永在!